老姑婆

老姑婆 – 希望這個詞語會成為或已經成為一個過去的詞語,從我們的社會中消失。

小時候,鄰居中有位姐姐,將近三十歲,她沒有結婚,也從沒有拍拖。她個性內向帶點孤僻,給人難以相處的形象。同時,她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每個星期天會到教會,閒時愛看卡通片,睡前會讀聖經。由於我曾寄住她的家,由她的媽媽照顧,所以親友們都認識她一家,我與她們的關係好比家人。

親友閒聊時,久不久會提及這家人。由於這家人有四名女兒,親戚們很多時都分不清她們的名字,所以會以特徵、職業去稱呼。而姨母會以「老姑婆」去稱呼這個基督徒單身的姐姐。而且她每次都會用半帶看不起的語氣去說出「老姑婆」這三個字。

當時我還是個中學生,沒有亦不懂去糾正姨母這個不尊重並帶有歧視的稱呼,甚至沒有覺察力去分辨這是一個不當的詞語,也許當時根本沒有人覺得這個詞語有甚麼不妥。但偏偏我對這個畫面,姨母不屑的表情、聲線、語氣揮之不去,並產生了很多對文化及社會觀念的思考。

當社會仍處於保守封建的時候,女性在某歲數前要結婚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若女性過了一個歲數沒有結婚,便不知不覺地被標籤「嫁唔出」、「籮底橙」,是她們的錯、是她們有問題、是她們不好,而從不會是她們的個人選擇。這些去標籤別人的人又有沒有意識去思考這些標籤的意思,他們又對這些被標籤的人有多認識?這些詞語又為女性帶來多大的壓力,又有多少女性因為不想被標籤而選擇結婚反而產生更多可怕的問題。

事實有多少人有認真思考過結婚的意義?為何要結婚? 還是結婚是社會的主流,是人類的習性,到了一個歲數,拍了一段時間的拖便要結婚。到底在那個年代的女性,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作出不結婚的決定,我反而非常敬佩那些女性的勇氣,對自己的坦誠與堅持。孤獨是否如死亡一樣是社會的禁忌,大家都敬而遠之,避而不談;孤獨是否一定是負面,還是可以是一個沒帶有任何屬性的形容詞。 如果你沒有勇氣嘗試一個人去旅遊,你沒有資格說一個人旅遊不好,我人生中最棒的旅遊便是一個人去的。

置今我仍對當時沒有糾正及停止姨母的用語而耿耿於懷,阻止這種無知又傷人的標籤。幸好這些詞語近十年都很少聽到,是否如我所願這些詞語已經「絕種」,反是轉化為「剩女」。(arrr……) 


Discover more from Gelan Wandering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iscover more from Gelan Wandering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