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不是忘記了,而是需要相關的提示 (cue) 將它提取出來。 當日隨便拿來的火柴,估不到成了今天對於Planet Hollywood 的 cue。 無意中找到的火柴,很多發生於Planet Hollywood 的回憶一湧而上。 而你,又記起了什麼?
Obscura Autumn/Winter 2016 Vol 21
在這裡不下數次提及 《Obscura》這本雜誌(我開始認為它是書而不是雜誌),自覺嘮叨。但每次閱讀新一期,我真的按奈不住要再一次介紹《Obscura》給大家。我每次閱讀《Obscura》都感到無窮的共鳴和快樂,而且它不斷擴闊我的視野並帶我進入更深更廣的層次。 來到Vol. 21 ,愧疚放了多月才有時間翻開。只是看第一頁,每次閱讀《Obscura》時會出現的感覺一併湧回來,奇妙! 今期的主題是「書」,又是我的喜愛之人。 節錄幾句前言: 「我一直相信,閱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不斷翻閱的過程中,你是有可能會找到跟自己感受相同的聲音。 ⋯⋯ 稍一留神,讀讀了,你便會明暸,自己從未孤單。」 – Irene Leung 《Obscura》Creative Director 喜歡看書才不過是近十年的事,我從小不看書,打機佔了我童年及青少年大部份的時間。中學時被迫看的課外讀物,沒有一本看得懂,文字的科目我都不暸解,莫說興趣。 縱然自小沒有看書的習慣,但我認為看書的人是很迷人的,很有味道,因此迫自己看書。起初選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奈何從未享受投入,未能培養讀書的興趣。我沒有方向地繼續看不同類型的書(隨意地),由散文、小說、偵探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等都無法引起我的興趣。(我是不看愛情小說的,這點我非常了解)最後終於找到了我認為有趣的書,就是Georges Perec <Species of Spaces and Other Pieces> 。這是一本非常「另類」的書,作者從身邊的不同空間深入思考,我認為它是一部哲學的書籍,作者引領我與他一起思考不同的空間,我終於能進入作者的世界。我從不是一個主流的人,難怪我對這些「必讀」名著都不感興趣,特別是金庸小說,過程如喝苦茶,艱澀但要完成它。 漸漸從不斷摸索了解自己的喜好,慢慢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隨著時間,愈來愈享受及喜愛看書,亦體會到尚友古人的意思,常說藉著書本與不同時空、不同國籍的人交朋友,這的確是非常奇妙的感覺與經歷,是其他東西不能給予的感覺。藉著文字將無形的思想化為有形的文字,流傳下來。 最近看北大的路魯山人的《料理王國》便體會了尚友古人的意思。魯山人為人爽直豪邁,文字將他的性格立體塑造出來,有時我真的以為正與他對話,讓我感到好像真的認識了他。 我有一個怪毛病,總是想很快地讀完一本書,自覺越看多一部書便增添一份成功及滿足感。近年才發現這個很錯的習慣,因為我從沒有咀嚼書的內容,水過鴨背,難怪我時常忘記看過的書,或許從來沒有記過。不知何解就是很焦急很焦急,沒有原因,很想盡快完成,這是大錯特錯且全無意義,應該是讀明一本書,而不是讀完一本書。 […]
如何留住一間好吃的爐端燒
我是一個超級串燒迷,特別偏好爐端燒。大約十年前,尖沙咀的「南亭」絕對是我的不二之選。從地鋪到上樓,已感到食店生存受到史無前例的挑戰。自由行,金鋪名店攻陷廣東道,一早被迫上樓的南亭在2011年結業。從此之後,找一間好吃的爐端燒變成了一條崎嶇的路。 雖然南亭在中環、銅鑼灣、跑馬地有分店,但尖沙咀店仍是最好吃。尖沙咀南亭結業後,唯有退而求其次,首選是中環,然後跑馬地和銅鑼灣。兩三年前開始,中環及銅鑼灣店水準不穩,提不起勁光顧; 跑馬地店奈何位置不方便都幾年沒有幫襯。 上年大坑開了南亭,試了一次,不行,沒有回頭。 尖沙咀南亭結業後,大約五年前給我在棉登徑找到「高木」,水準不錯,但食物選擇不及南亭,而味道亦不能取代尖沙咀南亭。不過沒有選擇下,「高木」便成為了我們在九龍區必吃的串燒店,一幫襯又五年左右。幸好五年來品質穩定,連服務員都沒有轉過; 雖然多年來沒有和服務員談過話,但彼此認得對方,建立了無以名狀的關係。 前兩星期又光顧「高木」,發現有些不同。就此首次和服務員寒暄幾句,才知道轉了師傅,這個師傅真的不像樣,服務員都知道,她說找個好師傅不易,下次來之前先致電給我。就這樣,連「高木」都失去了。 大概十年前,西環厚和街一間叫「嵐川」的爐端燒都算不錯,後來水準保持不住。最近發現了他們上環的分店,水準不錯,算是近年試過最好的,甚至比當年初開的「嵐川」更好,有驚喜! 前兩天,滿心歡喜到上環「嵐川」,竟然「結業」了! 這十年真的很累,四處奔走尋找好吃的爐端燒,我只想安頓下來,當想吃串燒的時便去那裡。此刻的感覺好像是一個租客,就算找到合適的單位,每隔兩年因種種的原因被迫遷,在有限的條件下四處奔波,找尋合適的居所。 現時還可一嚐的爐端燒店: 港島區: 「五谷串燒 」- 大坑布朗街21號A 「Keyaki」- 中環和安里14號地舖 「Shiba」- 西環堅尼地城士美非路1-15號美新大廈G樓E號舖 「和居和居」- 銅鑼灣駱克道401-403號榮華商業大廈地下A舖
一個人的旅行
剛從曼谷回來, 今次是三日兩夜,一個人的旅遊。 獨自旅遊對於我來說不是新鮮事, 而且變得愈來愈自然,愈來愈習慣。 今次在曼谷巧遇中學同學,相約見面。 她在車站接我,說怕我迷路,聽起來窩心卻陌生,已經很久沒有人會擔心我迷路。 迷路這個詞語好像在我的世界消失了很久很久。閒談間,朋友跟她的丈夫說我常常一個人去旅遊,然後說自己沒可能一個人去旅遊,就連一個人住酒店也不行(難怪她怕我迷路)。 雖然她沒說出口,某程度說我很奇怪和孤僻。我答,其實我很喜歡一個人去旅行,因為更能體會和感受當地人和事。 今次是我第二次來曼谷,但對這個地方很陌生。乘車、哪兒是市中心,完全沒印象, 就連地鐵是用代幣我亦沒有印象, 猶如初到貴境。 結果今次的旅遊很新鮮,亦學會一些簡單泰文與當地人溝通。 今次旅行後, 對曼谷有了較深的印象,感覺曼谷很多遊客、很多日本餐廳、很多日本人旅居、泰國人亦很接受日本文化, 特別是漫畫, 這就是旅行吧。 ViuTV 的《達明一派》,劉以達與黃耀明遊歷英國、德國,尋找他們創作路上深受影響的歌手歌曲痕跡,如David Bowie。 劉以達原來從沒到過歐洲,黃耀明充當嚮導帶領大家遊歷各地。縱然是一起旅遊, 卻一個走東,一個走西; 原來他們性格南轅北轍,唯一維繫著他們的正是音樂。劉以達笑黃耀明是個獨行俠,黃耀明說他很喜歡一個人去旅行,我聽到後有一煞那的觸動,原來有人和我一樣,原來我並不孤獨。有時非主流很容易受到某程度的排斥及不經意的歧視,有時真的很需要知音人精神上互相倚偎,縱然我們互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