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一格菲林捕捉著剎那的影像,菲林從無浪費,只是拍攝者喜不喜歡。
Daily bits / Hong Kong / Music
有線電視
有線電視面臨關台的消息不斷傳出,大眾紛紛發文大感不捨可惜。他們差不多一色只提有線新聞,說有線新聞製作認真等等,仿佛有線電視就只有一個頻道。其實有線電視除了新聞台外,以前的YMC 台、電影台、「卡拉吧」(一個不斷播卡拉ok MV 的節目)、娛樂台的「料理鐵人」、甚至是新聞台的「樓盤傳真」,對當年的香港市民都影響深遠。 YMC (Youth Music Channel) 台是一個以青年人為目標觀眾的頻道,有phone-in 遊戲環節、有介紹亞洲及外國音樂的節目,音樂類型多元化。忘了YMC 台於那年消失,但YMC 台的確是當年(甚至是現時)本港唯一為青年人而設推廣音樂的頻道; 對音樂、潮流文化推動功不可沒。現在回想,YMC 的確是一條極具影響力的頻道,感激當年有線極具慧眼,成立YMC 頻道,為年青人開闊音樂世界造福不淺。當年的YMC台節目,的確佔據了我很大部份的回憶。 還記得YMC 台的主持人蔡康年、Monique 、Cyrus 等,是YMC 台的icon。當然還有逢星期六(沒記錯是下午四時播放)由黃志淙主持的「國際音樂天空」,我所有外國音樂知識都可算是來自「國際音樂天空」,當然亦有收聽志淙於903 的節目,但看MV效果與聽收音機不同,外國MV 拍攝手法多樣性、大膽,是娛樂、是享受亦是學習,當年的確是樂壇的輝煌時代。 今天回想,非常感激志淙,他介紹了很多很多類型的外國音樂給香港觀眾,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非常狹窄,一般大眾只接觸流行音樂廣東歌(Pop Music),基本上聽西方音樂的人很少。中學時期,我絕對是異數,遇上知音人如中六合彩般困難。當年的香港可說是完全沒有跳舞、電子、Metal 、Heavy Metal、 Funk 、Rock、Lounge […]
濕疹急救101
轉天氣是濕疹發作的旺季,與很多濕疹患者交談,我們都一致認為面對濕疹的終極方法是和濕疹成為朋友,把它當成你的家人,學習如何應對它;我們認為不能杜絕濕疹,只有學懂如何控制它,不要讓它變得嚴重失控。 與濕疹成為家人好多年了,每次病發基本上是沒有先兆,但發現了發病時的共通點。依我的情況而言,通常是晚上睡覺時發作;一般是剛躺下,手骹腳骹開始痕癢。我的止痕秘技是用毛巾包裹著痕癢的位置,功能如分開皮膚與空氣或床褥的接觸,讓過敏的皮膚平靜下來。毛巾選較硬的效果會更好。 除了毛巾外,不知道你們有否發現痕癢的患處會變得特別熱,如發炎一樣。另一個秘技是冰敷,用發燒用的冰包,然後用毛巾裹著敷在患處,功能是令患處降溫。當患處回復正常溫度後,自然不癢,對我來說萬試萬靈,大家也可以試試,絕對是沒有負作用的止癢良方! 請幫忙按一下右方或頁底的廣告,支持本站,感謝:) 更多有關濕疹文章
《一念無明》
《一念無明》全城熱話,我星期三看了。戲沒有如外界形容般黑暗和低氣壓,起碼有一個正面的結局,當然戲裡帶出的社會問題需要大家的關注與一起改善,希望世人能釋除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與恐懼。我認為恐懼很多時是來自無知,只要了解與認識,恐懼隨之消除。 當大家將焦點放在余文樂與曾志偉的演技,我卻駐足在戲名「一念無明」,其實「一念無明」是什麼意思?原來我不理解。 「 一念無明」一詞出自佛學,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簡單來說「一念無明」指是人遇的煩惱(煩惱障),一個不知何故的念頭(煩惱),建議閣下翻查「一念無明」詳細的意思。 有兩段戲我印象特別深刻,分別是曾志偉撞車後,余文樂到醫院探望的一幕。余文樂怪責曾志偉當年拋棄他一家,遺下他一個人面對種種問題與難關。曾志偉向余文樂道歉,承認自己的過錯。余抑壓多年的怨恨就此釋懷。很多時,其實我們只想聽到對方說一句「對不起」,真心承認及面對自己的過失。可是,這一句「對不起」從來都不輕易出口,說對不起是需要學習。這一幕張力磅薄,無意識地,我跟他們一起哭了起來。 另一幕是曾志偉致電在美國的兒子,告知自己及哥哥(余文樂飾)的情況。兒子拋下十萬個理由,說他忙得不可開交,不能回港。他勸爸爸自己找心儀的老人院,費用會由他負責,並將哥哥送到精神病院,不要把麻煩扛上身。,曾志偉靜默數秒然後說:「是否所有事都可以外判?」這句話非常震撼,然後想想身邊的情況,清潔外判、煮飯外判、家務外判、照顧子女外判、照顧父母外判,原來許多被外判的對象或事情都是非常切身的人和事。穿的衣服、吃的東西、家頭細務都交給別人去做,這句說話一言驚醒,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與時並進
2017 年DSE 考試開始了,祝應屆考生事事順利,得心應手。 4月6日將會是中文科聆聽卷考試,好奇現時的考生是如何考聆聽卷的,結果發現跟三十年前沒有分別,一樣是要自備收音機,透過接大氣電波進行考試。 想想,這不是很荒謬嗎?時下大眾誰還會用便攜收音機收聽電台?大部份現在都用手提電話、電腦或音響組合接聽,更何況是年青人?基本上聽收音機的人數大減,我很懷疑時下的年輕人會否聽收音機。假如我是應屆考生,我真不知從哪裡弄來收音機應考。結果被迫買一部收音機只是為了考試,除了考試外是不會用的。整個處理方法完全不合時宜,考評局亦沒有因應時代轉變與時並進,要近六萬二的考生購入不切實際的收音機。 還記得以前流行的品牌有Sony 和 愛華(AIWA),外形細小輕巧,差不多是兩顆筆芯電的大小,售價百多元。過了二十年後,愛華已經消失了,市面上仍有售如當年一樣的Sony 收音機,看一看售價,嚇得昏過來,售價要三百至四百多不等。另一個疑團又來了,收音機並不是什麼火箭科技,現今的收音機亦不見比二十年前有多進步,為何售價不是愈來愈平?最氣憤的是要用近四百元買入將近被淘汰而你不需要的東西,不可思議。當然市面上有很多不知名的收音機,售價低至$38 ,但考生們豈敢為三百多元賠上入大學的機會。 假設有一半考生是沒有收音機的,他們要花費$300 購入收音機,花在收音機的費用一共是 $9,300,000 ,沒錯是九百多萬!!!! 我自己也不能相信,重復計了好幾次! 考評局應盡快檢視現時聆聽卷的考試的方式,使用收音機已經不合時宜,不要害更多的考生枉花千萬去迎合政府的墨守成規。離譜!
書皮
<Obscura> Vol 21 其中一篇文章是關於書皮的。書皮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日本書店用來包書的紙;如小學時期,開學前我們都興致勃勃,將每本課本小心翼翼地包好,保護得完好無缺。只是書皮如包禮物的花紙,我們用的包書膠是透明的。 每間書店有自己設計的書皮,用來展現店主的理念及突出書店的獨特性。原來,在日本,書皮的作用除了保護書籍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不讓他人知道你在讀什麼書,保護閱讀的私隱。這個想法很有趣,相信是日木獨有的。想到這裡不期然驚訝日本人及其文化之有趣與獨特性。相反,我會刻意讓別人知道我在看什麼書,因為我以閱讀為傲,特別是正閱讀非常冷門的書籍,某程度像發放一種隱約的信息,從這片面的資訊,讓別人猜想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很有趣啊! 書皮還能發展起來,有「書皮友好協會」,聚集全國書皮的愛好者,分享他們喜愛的書皮。及後發展到每年舉行的「書皮大賞」,嚴選出該年度最出色的書皮設計。「書皮友好協會」還每年舉行兩日一夜全國大會和不定期發行《書皮報》,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對每件事的敏感、專注並將其發揚光大力量!這真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令我眼界大開。 2014 年書皮大賞 受賞書皮 – 「ウィー東城店」(広島県庄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