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很少用搪瓷 ( Enamel) 的廚具或食器,在英國反而較常見,我很喜歡 Falcon 的白色藍邊搪瓷廚具餐具,但價錢不便宜,直至看到了富士琺瑯的 Miffy 收納盒,便開始使用搪瓷。 搪瓷原來是將玻璃釉多次塗搪於金屬鋼片,再於800~850℃窯爐中高溫燒成,就成了溫潤光潔的器具 ,所以搪瓷有一定重量,比塑膠重但比玻璃輕。「琺瑯」又名「搪瓷」,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 搪瓷作為收納器的好處是不如塑膠食物盒吸味,特別是儲存濃味食物如咖哩,塑膠吸味又易著色又難洗,搪瓷便沒有這個問題;另外它抗化學變化、抗酸鹼,所以日本人常用搪瓷用具做漬物。 搪瓷另一個好處是除了作為收納器外,亦可以做廚具直接入焗爐,煮食爐和IH爐 ,但不可入微波爐。日後我再添置食物收納器或焗盤時,我都會考慮搪瓷。 資料參考: https://www.wonson.com.tw/zh-TW/pages/fujihoro-qa#:~:text=A%3A%20%E7%90%BA%E7%91%AF%E5%95%86%E5%93%81%E8%8A%AF%E6%9D%90,%E9%8D%8B%E7%AD%89%E5%A4%9A%E7%A8%AE%E7%81%AB%E6%BA%90%E3%80%82
全球最特別的Starbucks 杯
說起 Starbucks 瓦杯,會想到大量生產,一式一樣,杯上印有各地名勝景點及地方名的低級商品。 但宮島的Starbucks 杯卻與眾不同,創作概念還充滿著歷史故事與心思,我相信這是全世界最特別及最能代表當地的Starbucks 杯。 (背景為廣島) 有別於大量生產,宮島的Starbucks 杯由嚴島神社御用窯 (陶器工作室)山根對嚴堂 Yamane Taigendo 製作,圓潤的杯身拿上手很舒服,單看表面一定猜不到這是 Starbucks 杯。 杯上的楓葉圖案稱為「 momiji もみじ紋」 – 生紅葉之葉脈;傳統以來,紅葉是廣島的標誌,難怪四圍都是印有紅葉的商品,包括當地非常有名的紅葉餅。 除了杯身設計,製作杯的陶土亦大有來頭。自江戶時代 (1630年) ,當島上居民需要遠行,他們會到嚴島神社殿下取少量的砂子作平安符,保祐他們旅途順利。當他們安全回來後,會將在途中拿下的砂跟原來的砂一併放回殿下,這個習俗名為「御砂返還」。 製作這作Starbucks 杯子的陶土原來摻入了嚴島神社殿下經神社頌禱的砂,稱為「御砂」Osuna ,所以有關的陶器皆稱為「御砂燒」。 把保平安的砂子混入陶土製成杯子就如把這個將近 400 年的習俗藉由杯子承傳下去,同時亦把神社的祝福帶給世界的遊人。 […]
一膳お櫃 /おひつ
飯的魔法盛器 おひつ(ohitsu)。 相片來源:永新陶苑 日本的職人及究極精神就是如此令人佩服,小如一粒塵也可以研究到極致。我衷心欣賞他們的精神同時亦因此獲益良多,這就是為何日本產品及食物叫人著迷的原因之一。 甚麼是 ohitsu? Ohistu 是專為盛載飯的神器,特別之處是它能保持米飯最佳的狀態,令飯維持Q 彈及最理想的濕潤度。 Ohitsu 的魔法 Ohitsu 有不同的材質,有木的,有陶瓷,有塑膠等。功能大致一樣,分別在於使用時的方便程度,例如膠輕巧,不易打破。 我認為陶土的ohitsu 顏值及實用度最高,所以以下會集中講陶瓷的 ohitsu。 Ohitsu 之所以能保持米飯的最佳狀態在於 ohitsu 的陶土能吸收或釋放水份,自動調節米飯最佳的水份度,防止米飯過乾及保持米的煙韌及味度。 電飯煲的保溫功能雖然讓你長時間享用熱騰騰的米飯,但缺點是水份會蒸發,令米飯變乾;ohitsu也有保溫功能,當然效果不如電飯煲一樣。但保溫需要電飯煲長開,浪費電能。 把剛煮好的米飯放入ohitsu,直接端上餐桌或當飯碗用。我買了永新陶苑的 ohitsu,很喜歡它的手感及重量,放在桌上,既是食器同時也是藝術品,一邊使用一邊欣賞,好愜意! 吃剩的飯放涼後直接放進雪櫃。吃的時候直接放進微波爐或蒸爐翻熱,超方便。 #保溫 #保持口感 #容器 #煙韌
京都 うるしの常三郎
うるしの常三郎「漆器常三郎」是一家京都的漆器專門店,由大島常三郎(Ohshima Tsunesaburo)於大正15年(1925年)創立。現於京都有6家店鋪,在東京銀座也有分店。職人常三郎是擅長羽根蒔繪的蒔繪畫家,他以「價廉物美」的精神,把良好的漆器帶到客人的生活之中,將漆器這項日本傳統工藝流傳下去。 認識「漆器常三郎」是2014年到京都旅遊的時候,走過哲學之道遇上他們的店,被吸引進去。當時對漆器沒有興趣,感覺漆器很傳統,與日常生活扯不上關係。我反而被他們木製食器吸引,價錢不便宜,但忍不住買了兩隻木碟及一雙木筷子。 木碟造工精美,每次拿起的時候自然變得會格外小心珍而重之,不是因為碟的價值,而是手握著木碟時會感到無名滿足和喜悅,可能是感受到職人製作時的認真及對品質的要求,同時與大自然的接觸,想想樹被製成碟前會是什麼樣子?在世界生活了多少年?他是一棵很大的樹嗎?好想透過接觸感受他,這是一種從來沒經歷過的體驗和感覺。 在我成長的世界裡,食器只是進食的工具,沒有人會著眼於食器的設計及品質,一切只是應付日常生活。食器的質量、美感、設計從來不會被考量,家中的食具是從大眾的家品店購入。好慶幸身邊有一位陶瓷家,給她由小到大薰陶,不時跟我說「美食配美器」,洗腦洗了廿幾三十年,再因爲這雙うるしの常三郎 的木碟,打開了我對食器的興趣,逐漸感受到食器原來會為我帶來的溫暖而沉實的歡樂和滿足,令平凡的餐桌變到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