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入廚知識都是由媽媽口耳相傳,但其實很多都是錯的。 我們常聽說辣椒的辣味來自果籽,只要去掉果籽便不會辣。首先辣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楚的刺激。閱讀了 《Science of Cooking 》之後,才知道「辣味」是來自 Capsaicin (辣椒素),而辣椒素最多地方其實是「胎座」(placenta) 或「囊膜」而不是果籽。 辣椒素於「胎座」生產並儲存,跟其他香料一樣,辣椒素溶於油而不溶於水,所以為何有「辣椒油」而不是「辣椒水」。
花奶和煉奶到底是甚麼來的?
食材的中文名稱經常不能直接反映食材的本質,很多時就算我們了解食材的用法,但其實不知道實際是甚麼來的。
例如花奶,單從名稱是沒有可能知道是什麼; 相反,英文便直接很多:「Evaporated Milk」。
花奶就是經低壓煮沸的奶,把奶中60%的水份蒸發,直至份量減至原來的一半就是花奶,質感比奶稠。
煉奶從英文略知是甚麼來的:「Condensed Milk」。煉奶就是加了糖的花奶,一般是45% 糖,所以在家中也可以自己做煉奶,只要將糖加入花奶煲煮便是煉奶,甜度還可按喜好調整。 你亦可以由奶開始做起,但時間會更長。
所以煉奶其實就是花奶,只不過是加了糖吧了!
Peanut 不是 nut
近日在讀 Dr Stuart Farrimond 的
完美牛扒,你唯一需要的教學 🥩
你認為烹調一塊美味的牛扒容易嗎?
作為一個超愛吃牛的我認為要烹調出滿意的牛扒絕不簡單,背後大有學問,加上網路有萬千教學,逐一測試花很多時間,過程中時有迷惘,不斷嘗試後才僅僅捉住竅門,當中變化萬千。
熟成之科學
幾年前閱讀時第一次接觸到江戶熟成壽司這個名詞,當時大惑不解,一直認為海鮮當然是越鮮越好,為何要放幾天才吃呢?現今發技發達,又不用潰存保鮮,後來了解熟成背後的理論之後,推翻及擴闊了我對壽司及飲食的認知。
廚具推介: Fujihoro富士琺瑯 / 搪瓷
香港家庭很少用搪瓷 ( Enamel) 的廚具或食器,在英國反而較常見,我很喜歡 Falcon 的白色藍邊搪瓷廚具餐具,但價錢不便宜,直至看到了富士琺瑯的 Miffy 收納盒,便開始使用搪瓷。
免搓不用糖超簡單 Focaccia 食譜
想做 Focaccia 好久了!前幾天終於準備好食材起動。第一次做,原來做法簡單又美味,不過準備時間頗長。
材料:
512g 麵粉 ( All purpose 或 Bread Flour 皆可,聽說 Bread Flour 會較煙靭,今次使用 Bread Flour)
10g 鹽
8g 酵母
455g 水 (室溫水,不用暖水)
橄欖油適量
紫米露食譜 – 稠版
我最喜愛的糖水是紫米露和腐竹白果糖水,不知怎的在家永遠只做腐竹白果糖水,紫米露只會在酒樓吃,直至最近煮了紅豆沙後,想起了紫米露,原來紫米露超易煮。上網找找,紫米英文是 Black Rice,超級市場有售。記憶中現在只在中環大會堂的美心皇宮才有紫米露,很喜歡他們的稀稠度,非常好吃。
好物推介: Vermicular 煎 pan
在英國要煎好一塊牛扒很難,原因有二:一是Fire Alarm,每次必響,一響便心煩意亂,急忙把爐火轉細; 第二是牛扒的水份好高或許是爐的溫度不夠高,未能將牛扒表面煎得乾脆鎖實肉汁,每次rest 後牛扒表面濕漉漉,碟上滲出一攤水,非常沮喪。 試了很多鍋具結果都一樣,就算是生鐵鍋都不能做出理想效果。直至買了 Vermicular 的琺瑯鑄鐵平底鍋,、終於見到曙光。 原因是 Vermicular 的平底鍋採用特有熱傳導技術,能夠瞬間蒸發多餘水份,凝縮食材的精華。 可幸是這不是銷售伎倆,而是真的做到𣊬間蒸發水份,它已成為我最喜愛的廚具之一。 使用方法跟生鐵鍋相似,要熱鑊凍油才不黏鍋,雖然我已有使用生鐵鍋的經驗,但使用 Vermicular 仍要時間掌握,頭幾次都黏鍋,絕對不容易使用。隨鍋跟一本精美使用手冊和食譜,不用擔心不會使用及清洗,網上亦很多教學和視頻分享。 鍋在日本旅行時於伊勢丹百貨購買,原價16280 Yen ,免稅及5% 優惠後約 14000 Yen。 以滙率 100 Yen = HKD 5.5 計算,約 765 […]
栗蓉西米焗布甸
跟點 Cook Guide 食譜製作栗蓉西米焗布甸,再按照喜好修改食譜,將食譜改為 2人份量,改用椰漿,吉士粉改為粟粉,加多西米份量及沒有落牛油。因為我沒有落吉士粉,所以布甸較淺色。 食材: 西米 40g Tapioca牛奶 125g Milk椰漿 25g Creamed Coconut 雞蛋 1 Egg鹽 適量 Salt砂糖 25g Sugar粟粉 15g Corn Flour粟子蓉 60g Chestnut Paste 貼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