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便喜歡爵士樂, 直至18、9歲時,有了較大的自由度及遇上同樣喜歡爵士樂的朋友後,便開始找尋香港有爵士音樂演出的地方。 2000 年間香港的夜生活仍是多姿多彩五光十色,週末蘭桂坊的繁華盡顯國際城市的盛況。當時人聲鼎沸的熱鬧場面仍記憶猶新,充滿著自由開放機會處處的氣味。當年在香港島想欣賞現場爵士樂可到中環 California Tower 的 The Jazz Bar & Cafe (大廈已重建及結業)、Fringe Club 藝穗會及後期的Blue Door (已結業),Blue Door 較本地,如二樓後座的風格。 我常去藝穗會,喜歡那裡的熱鬧輕鬆氣氛及收費相對便宜。當年週末的藝穗會每逢週末晚上必人頭湧湧,我就是從這裡認識 Elaine Liu (廖綺玲)及她的爵士樂隊 Saturday Night Jazz Orchestra,每月其中一個星期六便有她們的演出。如要看演出,要先在大堂購票,印象是大約港幣180 左右,包一杯含酒精飲品;約十時左右開始,分兩節,中間有休息時間,11時半完結。 […]
致敬潘迪華姐姐旅情演唱會
忘了在哪裡初次接觸潘姐姐的歌了,可能是中七的事,即2000年左右。其後瘋狂地購入她的唱片,最喜歡是《我的路》,因為這是一張爵士唱片,跟喜歡爵士樂的我一拍即合。 除了爵士樂外,非常喜歡潘姐姐的聲音,那種如酒般醇,有性格有味道有經歷的聲音,聽到她的聲音就好像聽故事一樣,感受到她豐富人生歷練與見識。 雖然間中有音準問題 ,但潘姐姐也說她不著重音準, 而是歌聲中的感覺和感情,何況她當時已經是年過七十的「中年」,還何挑剔甚麼。 從她的聲音中感到澎湃的音樂感、快樂及享受唱歌的愛。因為她熱愛音樂,就連我聽到她的歌聲也快樂了。 約2011 年買了她在文化中心的演唱會,最後卻忘了出席(這是從未有發生過的呢!),怎料再沒有下次機會了。 進念二十一面體於2019 年1月4-5 日舉辦了「致敬潘迪華姐姐旅情演唱會」,一見到廣告便買票了,因為不知道有沒有下一次。雖然是致敬演唱會,但希望見到潘姐姐一面,而且對上次的錯過仍感後悔,所以緊張起來,要把握機會。 起初以為是純演唱,不過進念加入故事元素,配合林嘉欣的讀白、照片,給大家說潘姐姐的故事,令整件事更有意義更完整。在演唱會上一聽到樂器奏起便毛管戙且感動得哭起來,Live 就是有這種魔力,如英文字一樣,多麼有「生命」多麼有 Energy。 全因致敬音樂會,才發現我從沒有了解過她的故事,對她一無所知。聽了她的故事後更尊敬和欣賞潘姐姐,她實在太厲害了。由她離開上海到香港,廿多歲才學英文,60年代到歐美演唱,上BBC 、簽約英國的BMI 唱片公司、與 Louis Armstrong 合照等,嘩,後無來者。 還未說她把中曲填上西詞,將東方音樂帶到西方去; 還有舉辦首個中式音樂劇《白孃孃》,記緊當時是6、70年代,是一個資料不發達、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可見姐姐的才華及目光遠大。 還有還有,因為她喜愛 Big Bang,無論是唱片和演唱會都曾有 Big Band 元素,對於喜歡Jazz […]
Music Broadcast <不再分離> 葉德嫻 live
<不再分離> 改編自 Patti Austin 的 <Say You Love Me>,Ted Lo 編曲,潘源良作詞,輯錄於1986年出版唱片<千個太陽>中。本身好喜歡<Say You Love Me>這首歌,誤打誤撞下發現了中文版的<不再分離>。 <不再分離>的編曲很接近原作<Say You Love Me>,外間亦有很多Cover version。當中比較喜歡的是葉德嫻2002年演唱會的版本 。編曲、唱法都有別於1986年的版本,演唱會版配上爵士曲風及樂器現場演奏,最大分別是相隔二十年後的歌聲,感覺飽歷滄桑,聲底脫掉了年青的輕稚,沉澱後化成醇郁磁性的歌聲,聽下來更有味道、更富感情,像輕呷一口陳年威士忌,聽起來感染力遠勝當年。 葉德嫻2002年演唱會: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WXDK8HXaKU 葉德嫻唱原作<Say You Love Me> ,2005 年演唱會:
《小親親》
上星期又再看了一次《小親親》,連同今次我已經不知道這是第幾次看。但無論看幾多次,每次看都很有感覺。今次看畢後,我決定將它加入”我最喜愛電影之列”。 記得第一次看《小親親》的時候應該就在它上畫(2000年)的時候 。在那裡看?不記得了。和誰看?不記得了。為什麼看?大抵是當時還存有丁點喜歡郭富城吧。相反第一次看其實沒有很多特別的感覺,只是淡淡然的小品愛情。這種淡淡然的感覺,相信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會明白及享受。回想當時還是中學生的我解讀這套電影很片面,可能是因為電影內用上很多爵士配樂,所以我喜歡這套戲。至於主角們的演技,沒多留意。 每次重看都會比上一次看得更多,感受更多。直到今次再看我才發現這套戲的音樂創作是趙增熹、攝影是鮑得熹、服裝指導是吳里璐,那麼多猛料之人,怪不得這套電影這麼耐「看」,只怪我15年後才發現。 相信不同年紀會看到不同的東西。年紀大了,觀察比年青時細緻得多,才能感受及明白電影內的細節,比如是一個微小的動作。所以同一套戲,可以無限翻看,就如書一樣,每次都會有新的感受,很奇妙。 今次再看《小親親》泛起了很多感觸及感覺,或多或少是加入了很多個人情意結。一方面是爵士樂,另一方面是拍攝地點, 中環。 戲中基本上大部份外景都在中環(soho)拍攝,一邊看勾起了很多當時(2000年)在中環的回憶。還記得平日的一個下午在士丹頓街的一間麵包點吃著banoffee pie, 喝咖啡,在㞳斜的街道上無聊地遊走著,這都可以再次在《小親親》內找到。 香港的店舖變得實在太快,縱然今天踏足士丹頓街也不能勾起什麼感覺,因為今天的士丹頓街已經面目全非,結果只能靠電影緬懷一番。 中環對於我來說實在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情意結,深得有時連自己也不明何故。不過很多事也不一定有解釋。現在不能,或許5年後會明白。 送給跟我一樣喜歡中環、喜歡爵士樂、喜歡《小親親》的你。 I wish you love
Music Broadcast : St Germain – Sure Thing
This one is good, love the LIVE version and of course the guitar…. I was a bit older when I got to know St Germain….around sixth to seventh […]
One night only with Stacey Kent
Don’t know why “one night only” always goes so well with “concert”, I know it is cliché but I love the combination. I started to know Stacey w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