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要煎好一塊牛扒很難,原因有二:一是Fire Alarm,每次必響,一響便心煩意亂,急忙把爐火轉細; 第二是牛扒的水份好高或許是爐的溫度不夠高,未能將牛扒表面煎得乾脆鎖實肉汁,每次rest 後牛扒表面濕漉漉,碟上滲出一攤水,非常沮喪。 試了很多鍋具結果都一樣,就算是生鐵鍋都不能做出理想效果。直至買了 Vermicular 的琺瑯鑄鐵平底鍋,、終於見到曙光。 原因是 Vermicular 的平底鍋採用特有熱傳導技術,能夠瞬間蒸發多餘水份,凝縮食材的精華。 可幸是這不是銷售伎倆,而是真的做到𣊬間蒸發水份,它已成為我最喜愛的廚具之一。 使用方法跟生鐵鍋相似,要熱鑊凍油才不黏鍋,雖然我已有使用生鐵鍋的經驗,但使用 Vermicular 仍要時間掌握,頭幾次都黏鍋,絕對不容易使用。隨鍋跟一本精美使用手冊和食譜,不用擔心不會使用及清洗,網上亦很多教學和視頻分享。 鍋在日本旅行時於伊勢丹百貨購買,原價16280 Yen ,免稅及5% 優惠後約 14000 Yen。 以滙率 100 Yen = HKD 5.5 計算,約 765 […]
長谷園 土鍋
一向不怎愛吃飯,但自一次福岡旅遊,在一間燒肉店點了一碗白飯後驚為天人,嘩!飯怎麼可以這麼好吃,又香又糯,熱騰騰,一連吃了兩碗,感覺非常滿足。 自此發現飯原來可以很好吃,只是未遇上好的米及合適的煮飯方法。****以為煮飯很簡單,因為一出世只見過電飯煲做飯,沒想過其他煮飯方法可以有這麼大的分別。任何事落在日本人手上都可以變得好專業好講究,包括煲飯。看過不少日本廚師教做飯,驚訝他們可以把每一件事研究到極致。當中一個米芝蓮廚師的做法是不斷洗米,直至洗米水變得清澈, 然後浸米,浸一晚。冬天還要浸更長的時間。看廚師們的煮飯方法後第一個反應是匪夷所思,為何煮飯可以這麼複雜?完全違反有生以來對煮飯的認知。然後跟著步驟試試看,除了沒有浸米一晚外,其他都試過,煮出來的飯果然明顯不同,特別是常在日本餐廳吃到的軟糯,基本上在香港每個家庭都不會吃到,亦沒有一個家庭主婦會用以上的方法煮飯。試過不同的洗米及浸米方法後,發現不同的煮食工具亦有極大的分別。最近到東京旅行,本來只想買個土鍋做菜,不經意地讓我讓遇上了長谷園。 這個專為做飯的煲,使用日本伊賀區琵琶湖深處的陶土,含有機物質,蓄熱性及吸水性高,也因此被稱為「會呼吸的土」。伊賀的土鍋中含有豐富的炭化植物成份,在經過燒成後會於鍋身上產生許多氣孔。也因此土鍋本身能擁有紮實的蓄熱性,能徹底蒸煮食材直達內部,讓美味不流失。煲身比一般土鍋厚2-3 倍,除了煲蓋外中間還有一個蓋 (下圖)防止瀉漏。 隨煲附上說明書,講解煮飯用水及時間。 最意外是盒內除了煲外,還附上飯杓及煲墊。心想連煲墊都有,使唔使呀?(用過就明生產者的心意了 😌) 宮島飯杓 網上找找,飯杓原來大有來頭,亦是宮島名物。相傳江戶時代寬政年間(西元1789~1801年),宮島光明院的修行僧誓真,以當地人信仰的弁財天所持的琵琶形狀創造而成,他將飯杓的製造方法教給島上居民,大量製造作為前來宮島參拜的人們的手信。 所以宮島飯杓除了裝飯後,亦是祈福的吉祥物。 根據日本官方旅遊網站,宮島飯杓使用優質的木材製作,使用時不黏飯粒,可保留米粒原形及飯香。(太誇張了⋯⋯) 煲墊 相信是用同樣的陶土製作,厚厚的。由於煲飯要約20分鐘焗飯,將剛離火的鍋放在墊上。當每餐飯完結後收拾煲墊都會很驚訝,因為煲墊仍是暖的,才發現陶土儲熱力驚人,終於明白長谷園的土鍋為甚麼要隨鍋附上煲墊,相信煲墊在焗飯的過程中發揮極大角色。 用後感: 起初以為煲飯時間難掌握,但由於有說明書,只要跟著做便可了。其後可按個人喜好,米種,生米舊米微調水量及時間。使用後最大印象是每粒米完成度非常平均,明顯是煮飯時受熱均勻,這跟電飯煲有明顯分別。另外米粒亦非常飽滿,相信是米粒在煮飯時能平均地吸水。 其次是用土鍋煲飯異常慳火,用明火煲只需 10-12 分鐘,其餘時間是利用餘溫焗熟飯,比電飯煲用電時間短很多。 至於軟糯,黏硬度我認為跟洗米浸米及米種關係較大。除了煲飯,亦可作煲仔菜。要注意是土鍋儲熱能力高,但傳熱能力低,簡單而然要用土鍋煲水,水滾的時間比一般廚具較長。 從日本手攜這個鍋回香港一點都不輕鬆,以下是鍋的重量給大家參考。因為香港沒有銷售長谷園土鍋的地方,我亦不想網購,因為郵費應該很可怕,橫豎都在日本,結果便買了。 延伸閱讀:長谷園網站
「日製」EBM 熟鐵煎 Pan
近日發現,人知得愈多顧慮愈多,有時阿Q地想「無知」是否更輕鬆。知得愈多愈不想出街吃飯,知得愈多連買麵包都會想:「是否含反式脂肪、膨脹劑?用哪裡的麵粉⋯⋯」 廚具面對同樣的問題,以前說 non-stick pan 又輕又方便,電飯煲是多偉大的發明。過了數十年後,就說 non-stick pan 塗層剝落會致癌,用上一段時間需更換; 電飯煲的內膽是鋁,在洗米過程會刮花,影響健康。 鑑於以上問題又不想浪費常常更換煎PAN,結果趁原本的 non-stick pan 不再 non-stick ,換了 EBM Frying Pan (28cm)。 第一次在景德行看見EBM,景德行基本上是我在香港最喜歡的家品店,又大又齊,加上會入一些其他店沒有的好東西,擴闊消費者選擇。看 youtube 也見不少日本廚師都會用這個Pan。 自買了「匠」的熟鐵鑊後,算掌握到生熟鐵的使用及保養方法,沒有以前這麼恐懼。所以今次使用EBM 好快上手。用了一次便愛上,它的傳熱比non-stick pan 快很多,溫度平均,煮食時間快很多,唯一缺點是手柄非常不好拿。 價錢非常實惠,28cm 售 […]
TAKUMI 「匠」- 人生第一個熟鐵鑊
TAKUMI – 「匠」,第一次遇上它是在灣仔的景德行,他們有很多優質廚具,兩層的商舖,閒時逛逛非常享受。我一直想找一個中式鑊,只是一直都找不到合心的。 「匠」TAKUMI 為何吸引我的注意呢? 大小恰到好處 (30cm 是最大的, 還有其他尺寸選擇),傳統中式鑊太大太重,家居收藏不易。 輕,只有1100g 有柄 ,拋鑊得心應手,左手拋鑊無難度 鐵鍋的迷思:一直覺得生鐵/熟鐵 很難處理和保養,常聽到的問題是黏底、重、開鑊要用肥豬肉韮菜等,還有很難清潔。 起初我連鐵有生熟之分也不知道,多得景德行的員工,他們友善又樂於與顧客分享經驗,我才知道世界上有熟鐵這回事,所以多聊天總有得益。 簡單來說生熟鐵是指鐵的純度及含碳量來做區別,詳細自己上網看看。員工說熟識比生鐵輕很多,拿上手不至於輕飄飄,但一定比生鐵輕。 入手: 印象中景德行賣五百多元,在這個世代不上網格價簡值是一種非理性的購買行為。老實說,景德行是貨品多,但價錢比市面都貴,結果在樂天找到可送海外的商店,索價約三百多元 ( 4536 日元),郵費 1802 日元 ,總數約 四百多元,比景德行平近一百元,還要送到家。樂天我有積分,扣除分數,總數我付二百多元便可,結果我在樂天買入,隔一天已經收到。 開鑊/養鑊: 網上和跟鑊也有開鑊和養鑊教學,而且一點也不困難複雜,只是跟易潔鑊處理手法完全不同而已。使用生鐵或熟鐵廚具者必須學習如何保養,只要學會了使用其實很簡單。 用後感: 起初以為會怕麻煩很少用,但使用後,之前的迷思完全解開了。關鍵在於學習,只要學會處理生熟鐵鍋的方法,使用完全簡單方便。 同時要接受及明白處理生熟鐵鍋跟易潔鑊是完全不同的事,當中令我最驚訝的是使用生熟鐵廚具是不使用清潔劑的,因為清潔劑可能殘留於鍋內,這點我花了很長時間思想才能接受,因為一直以來被灌輸一定要用清潔劑才能祛油祛味,只用清水那麼食物的味道及油豈會留在鍋內?下次煮食會否沾了上次的味道? […]
SuperFast Thermapan 4 電子溫度計
早前購入一本烹飪書 < The Food Lab > ,我不稱它為食譜,因為這本書超越一般食譜的功能,我認為稱它為教科書更為適合。它如烹飪的百科全書或「烹飪 101」,以科學角度與實驗講解烹飪,由選刀、磨刀、不同烹調工具功能與及其特性; 如何煮出理想的蛋,以不同的溫度與時間展現,你想到的題材食材都有,所以這本書又重又厚。 但我十分享受閱讀這本書,一來它解開了很多一直沒有想過要解開的迷思。相信大部份人如我一樣都是邊煮邊學(複製別人的做法),但我們很少「反問」為何要這樣做?除了這樣做還有更好的方法嗎?這本書會啟發及培養你在烹飪過程中要多反問、多思考及科學化,獲益良多。我在美國遇上此書的,但太厚太重,沒有買。回港後發現誠品有售,好像售$6-700 元。後來我在美國 Amazon 購買,約港幣四百元連運費,最正是送到家,又平!非常推薦大家買< The Food Lab > 鎮宅。如果不想看英文,< The Food Lab >亦有中文譯本,誠品有售。此書唯一缺點是溫度單位是華氏的,轉換有點麻煩。我就是從<The Food Lab> 認識 SuperFast Thermopan 4 […]
一隻碗的頓悟
2017年尾從京都清水寺附近買了一隻很喜歡的碗,喜歡它帶點鐵銹味、啞色碗身,感覺平靜,與一般的食具不同。每次用它盛載食物時,無論是握在手裡還是放在檯上內心都會感到溫暖和滿足。 2018年中,碗在架上瀝乾,當時我正在洗碗。我把剛洗過的食具放在架上,怎料未有放穩,連帶把原來在架上的餐具一併掉到鋅盤,其中一件就是這隻碗。 碗破成三份,碗被打破的一刻,情緒如炸彈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憤怒的強烈程度是我很久甚至從未經歷過。很嬲,嬲得要找人發洩、要找人指罵,責備。當下陷入了失去理智近乎失常的狀態,世界只有怒火。 過了幾分鐘後,人突然醒了過來,回過魂後才發現自己發了一場大脾氣,是對自己發的脾氣。 定下來後,反問自己為何要發這麼大的脾氣,而當時的憤怒大得失控失知,因為情緒來得比知覺快且佔據了一切。反問自己這不是自己的問題嗎?自己沒有擺好碗碟,還想遷怒別人。何況這也不過是一隻碗而已,雖然是很喜歡,但不是世界末日。 看著爛了的碗,感到痛心之餘亦不斷責怪自己沒有好好愛惜它,幻想可以時間倒流。餘下的怒火令我恨不得立刻將碗丟掉,我不要看到那些碎片,因為它只會再一次勾起怒火。 就在這一剎那,一個想法從我的腦海中閃過。年多前從我喜愛的雜誌《Obscure》學懂了一種修補方法叫「金繼」。金繼是日本的叫法,當然中國一早也有類似的技術。以前物資沒有現在豐富,現在我們習慣爛了便棄掉,好像是唯一的可能。又或者是我們沒有珍而重之的東西,所以沒有想過其他可能性。 幸好我身邊有一份陶瓷家,四個月後,碗修好了。 Oh my god!!!!! 很美,比原來的還要美一萬倍。就像破繭重生,昇華到另一層次。我覺得金令碗多了一份古典美,而且感覺不是修補,而是再生。看著碗,我突然有了頓悟。常聽說人不要執著,因為事情不一定是你所想的。但不是說便會明,而是要透過經驗,經歷才能明白或體會這個道理。 起初我以為碗破了就是一切的完結,從來沒想過這反而是一個機會,一個開始又或是更有意義的結局。我不但沒有失去了我心愛的東西,更因為無意之失令碗進化成更美且有了意義的碗。 現在,每次我使用它的時候,除了以往的那份溫暖和滿足感外,那彎彎的金線都會提醒我那次的情緒失控的經歷及它教懂我的道理。柳暗花明,何需耿耿於懷當前的一刻;是好是壞,往往未必如你所想。你以爲找到了一份高薪厚職,過了兩年後,原來是摧毀靈魂,浪費時間; 得到的就只有高薪,失去的可能連賺到的也賠不上,who knows!
利刀的快感 – 不歸路
是這樣的,我有一種哲學從小至今都沒有變過,就是當你購物時,買你最喜歡或在你能力內最好的。因為我視它們是唯一的,會用一世的 (除非爛掉或遇上更好的)。我很討厭浪費,很討厭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而且當你擁有你最愛的物品時,你每次使用時會給你溫暖的快感與滿足感,而且你會非常珍惜它們。用久了,它們便有了歷史,有了經歷,它的存在意義愈來愈大,愈來愈重要,你會更珍而重之。 有人會在淘寶買100 元的國貨行山仗,他說差不多一年爛一支,然後每年換一支,很抵玩。 其實我完全不明白他的邏輯。為什麼不選擇品質好的,那便一直用,一來品質好的會較安全可靠更耐用,用起上來更有信心,而且用料設計好,使用時是一種享受樂趣。同類的例子太多了,如運動服,波鞋,一切用具餐具等等。 ***** 好,入正題。 話說大學時趁大減價買了一套WMF刀 (其他同學都是買Ikea的,畢業後全把刀扔掉),而我一直珍而重之,不但沒有扔掉它們,我更把它們帶回香港,用到今天。現在差不多每次使用時都會很快樂,很滿足。刀子偶爾會令我想起讀書時煮飯的日子宿舍的生活,心裏便會湧起一陣暖流,很慶幸當年買了這套刀。 ***** 刀子用了差不多二十年了,才發現我一直都沒有磨過刀,感覺磨刀很工業,不是一般在家會做的事。 就這樣糊裡糊塗在上海街買了人生的第一塊磨刀石,是店員推介的。她說家用,用這個。她推介的是紅番頭磨刀石,$65。 當時對磨刀一無所知,回家後憑常識把刀子磨了一回。OMG, 原來鋒利是這樣的,只是亂磨已有這樣的效果,分別太大了,是我遺忘及失去了多年的感覺。原來鋒利的刀切割時很不一樣,我可以說是很「爽」,是一種會令人上癮的感覺。 刀子鋒利時,每切一下都是享受,你會非常享受切割的過程而且非常滿足。當然刀利是得心應手,達到你想要的效果也更省力。若果你沒有試過的話,你一定要試試,這絕對是一條不歸路。 分享以下有關磨刀的片段,磨刀是愛做菜的人不可缺少的部分。 自此之後我便上網了解更多磨刀的技巧,結果一入侯門深似海。原來世界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喜愛磨刀。如其說喜歡磨刀,應該是說喜歡鋒利的刀。 磨刀又是一門高深的技術,我覺得是一門非常要求集中力和心思細密的技術。其實學習好玩的地方是當你深入了解後,你只會發現這個它的世界越來越深。其後你會越來越尊敬各行各業的從業者,例如烹飪,是 一門極高深極五花八門的學問,簡單如餐蛋麵,要做出好吃的餐蛋麵絕不簡單。試試到茶餐廳點一個餐蛋麵,大部分的餐肉是沒有煎過的 (太過份🤬😡🤬🤯); 有的是煎過 ,不過是預早煎定,同樣是失去了餐蛋麵的精萃,還未說麵和蛋。 就是自己嘗試過才會明白及會欣賞廚師們的心思與努力,如果你明白,你便懂得尊重,道理放諸四海。只要你明白做好一件事原來一點也不簡單的時候,自此你便會變得謙卑,哪怕是街上清潔的叔叔嬸嬸,只要你在做好你正在做的事時就值得尊敬。
給予物件生命是購買者的責任
買回來的東西要使用這件物件才有生命,讓它在這世界發揮功能。作為買它回來的我們,我們有好好使用它的責任,不是放在一處幾年,然後丟掉或送給別人。 一件物件,如果你肯定會用的,不用懷猶,把它買下,然後每一次使用時好好欣賞及感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