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內容探討了兩本關於人生意義的書,其中Viktor Frankl的《活出意義來》特別強調,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中,個人成長和自由選擇依然存在。作者反思了心理學的意義、追求快樂和成功的誤區,以及透過学習與内心的力量面對苦難的重要性。
The last resort : The Sarco – 無需藥物及協助的安樂死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世界由盲目的生存意志形成,產生的痛苦無法減輕。藝術和同情他人是逃離的方法。隨著對自殺和安樂死權利的探討增加,瑞士推出自助安樂死膠囊Sarco,允許符合條件者在舒適環境下結束生命。
一分鐘幻想: 人生最後24小時
如果死亡能夠預知,最後的 24小時,你想如何渡過:
我想在香港,一個人望著無際而又熟悉的海洋。海面反射著夕陽的餘暉,金光閃閃;隨著緩緩的拍岸聲,享受溫婉的海風輕掃我的臉龐。
長榮的山林自若地伴我看著一樣的風景,最後的時光我渴望沉浸在香港大自然的懷抱,靜靜地深深地感受,然後時間安詳地逝去。
強大的生命力: Paul Alexander
上星期一位患有小兒麻痺的男士去世,享年 78 歲,他是Paul Alexander,美國人。 Paul 於 6 歲時感染小兒麻痺症,令他頸以下的部位癱瘓,甚至不能呼吸自如。Paul 需要寄生於一個金屬容器「 Iron Lung」中協助他呼吸,不能動彈。 但Paul沒有失去生存意志,他在家中上課。Paul 除了頭是外露,全身處於 Iron Lung 之中,使他學習只能單靠記憶,但他不單考上大學,成為律師執業,更是一位作家。 當我看到Paul 的照片時很震驚,沒想過世界有這樣的事情。原來當年大約有 1000 人依靠「Iron Lung」維生,而 Paul 是今時今日依靠 Iron Lung 生存的最後一人。 Paul 的生存意志令我很震撼,換了是我,我一定不想活下去。而Paul 不單止生存下來,更努力向上,有自己的人生和事業。他真的很了不起,是一個鼓動人心的故事。 […]
舊物思索:成續表
昨天整理舊物,找到了求學時期的成績表,從幼稚園起一次過回溯到大學的十多年時光。除了幼稚園及小一成續很好外,大部份時間都是浮浮沉沉,半紅不黑。
中三的時候因為要預備選科,我一定要入理科,所以那一年比較努力,考了全班第三名,是中學生涯中最好的成續。中四入到理想的班後便放鬆了,發現成續好沒有給我特別的滿足感,同時已證明了只要肯做便能做到。
中四中五時考全班的中間,這是我當時的座右銘,不要最差便可以了。努力進了理科後,中四第一張成績表,Physics, Chemistry 及 Biology 全不合格,Physics 還只得 26 分!
你正在生存還是生活?
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s all. What a powerful quote! It’s like a punch in my face by Oscar Wilde. […]
想學 vs 為學而學
前幾天一位朋友問:「新一年,若要你選擇一樣東西,你會學甚麼?」
巧合地我正有學鉤針 Crochet。
他這個問題引起我一些思考,發現我對新一年的感覺越來越薄弱,近乎沒有感覺。對於新一年要做這些哪些,來年要完成甚麼甚麼等的看法認為有點儀式化或世俗。
為何要害怕死亡
死亡從來都是忌諱,特別在傳統中國文化中,連「死」字也不能說,到餐館不能點 「七」道菜,特別在別人的生日,農曆新年等,自小便被「不要亂說話」、「大吉利是,𦧲口水再講過」教育。
我認為人類怕死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從小受社會家庭文化灌輸死亡是可怕、不幸、禁忌(很少人會跟你說是自然現象),因此從小建立了一個非常強大的「標籤」,中國皇帝迷戀長生不死,自欺欺人的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二:
因為未知、不了解及某程度上的不能控制而感到恐懼,因為恐懼更避而不談,不去討論探討和思考死亡。
******
我從小便以生物觀看萬物,人類是生物的一種,就如其他生物一樣,從來不覺得人是萬物之王,高人一等,我認為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包括植物。因此人如其他生物一樣會經歷生老病死,是最自然不過的現象。所以我不害怕死亡,只怕死不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面對別人離世不會太過傷痛,就算是我爸爸離世,都沒有太大感覺,只是收到消息時有點意外。
閱後感想:《靈魂的出生前計劃》Part 2
閱後感想:《靈魂的出生前計劃》Part 2 – 終於看完了《靈魂的出生前計劃》,有關《靈魂的出生前計劃》Part I 的閱後感可到這裡。 書的中文譯名好奇怪,令人非常混亂。作者靈魂系的第一本書名為 <Soul’s Plan>,第二本名為 <Soul’s Gift>,中文書名奇怪地將 Soul’s Gift 譯為 《靈魂的出生前計劃》,而不譯成 《靈魂的出生前的禮物》。 為免混淆,以下會採用英文書名。 起初以為《Soul’s Plan》及《Soul’s Gift》的內容會很相似,出奇地不是。我較喜歡《Soul’s Gift》,因為Soul’s Gift 以主題分章,帶出各種「不幸」遭遇背後的原因及療癒過程。閱讀Soul’s Gift ,不但了解到各種「不幸」背後其實都是為了學習,為了進化,為了治癒。看別人經歷的同時也為自己走了一次療癒旅程。 Soul’s gift 的療癒理念及機制跟一行禪師的《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很相似,兩者強調要接受,面對擁抱負面情緒,透過釋放達致療癒。抑壓或逃避雖是本能反應,但不能治癒傷口,只會不斷影響你的人生。 […]
閱後感想:《靈魂的出生前計劃》 Part I
靈魂的出生前計劃 – 今次要分享的不是左面那一本書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你與生命最勇敢的約定》Your Soul’s Gift – The Healing Power of the Life You Planned Before You Were Born ,而是作者 Robert Schwartz 的第一本「靈魂系列」作品 《Your Soul’s Plan – Discovering The Real Mean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