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 meaning of life / right to die

The last resort : The Sarco – 無需藥物及協助的安樂死

Posted on: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世界由盲目的生存意志形成,產生的痛苦無法減輕。藝術和同情他人是逃離的方法。隨著對自殺和安樂死權利的探討增加,瑞士推出自助安樂死膠囊Sarco,允許符合條件者在舒適環境下結束生命。

Philosophy / about myself / self love

來自Shopping 的「罪疚感」

Posted on:

很多時購物前都會磨蹭一番,特別是購買價錢相對高的東西,要經歷一輪天使魔鬼爭辯。魔鬼勝了,內心會隨之出現「罪疚感」,讓自己感到好像做錯事了。

這是一個由世俗,主流社會學回來的反應嗎?

Daily bits / awakening / Philosophy / Sudden thought

給點時間

Posted on:

十年前朋友因為突如其來的原因收養了一隻貓,她沒養過貓,多年前曾養狗。

對家中突然出現了一隻貓令她感到不知所措。

那天我和她把貓接回家,她憂心忡忡不知怎樣和新室友相處,我隨便說了一句:「給牠一點時間吧」。

Philosophy / meaning of life / Quote

你正在生存還是生活?

Posted on:

 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s all. What a powerful quote! It’s like a punch in my face by Oscar Wilde. […]

Philosophy / beauty in daily life / meaning of life

想學 vs 為學而學

Posted on:

前幾天一位朋友問:「新一年,若要你選擇一樣東西,你會學甚麼?」

巧合地我正有學鉤針 Crochet。

他這個問題引起我一些思考,發現我對新一年的感覺越來越薄弱,近乎沒有感覺。對於新一年要做這些哪些,來年要完成甚麼甚麼等的看法認為有點儀式化或世俗。

about myself / Philosophy

從思路剖釋「自欺欺人」

Posted on:

從思路剖釋「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是一個常見及負面的形容詞;從表面及詞義上簡單易明,呼之欲出,簡單來說就是呃自己再呃人。自從我被形容過為「自欺欺人」後,我開始對這個詞語產生興趣,並有深入的思索及分析。 我嘗試從一個「自欺欺人」的人的視點去剖釋「自欺欺人」,我認為大家都被「自欺欺人」的「欺」字誤導了。所謂「欺」字,是有意識的,有動機或無動機地去「欺騙」。 但我認為在實際情況下,大部份的「自欺欺人」是出於自己無意識的狀態下發生的(即自己沒有欺騙意圖)而是自己對特定情況及事件產生了錯誤理解;然後將這個錯誤的訊息傳遞給他人,所以其實當中沒有「欺」的成份,而是自己對事情錯解錯誤而已。 當然亦有情況是自己是知道真相的(有意識),但由於自己未能/不能接受真相而真正的「催眠」(欺)自己再欺他人,這個情況就是大家一直理解的「自欺欺人」。 但我發現「自欺欺人」存在一個「無意識」的 implicit 演釋。  

Philosophy / Spiritual / wisdom

撕掉標籤系列: 我們很夾 。「但我大你很多」

Posted on:

標籤: 我:我們很夾 。 他:「對,但我大你很多」 ———————————————— 這是奇怪但普遍的現象。為何社會要灌輸差不多年紀才能成為朋友、伴侶的概念? 夾便是夾,喜歡就是喜歡,是人的性格特質,兩個人一起時的化學作用,與年齡無關。偏偏我時常遇上這句說話:「我大你很多。」 如果真正看到彼此的實相,便不會說這句話。 請放下標籤去模糊你的心及眼去看這個世界,去看身邊的人和事。

about myself / Philosophy

廣與深

Posted on:

廣與深 – 我是一個好奇的人,涉獵的東西很廣,好像甚麼都知,甚麼都能搭咀。 某天卻發現我好像知道很多,但卻甚麼都不懂。一切流於表面,面積很大,但完全沒有深度。 今了看了杜汶澤Facebook 文章,說黃秋生曾經教過他,如果喜歡一件事而不去研究,就是豬。 看了這個post 後有很強烈的感覺,對!就是從來都不去研究,所以去不深,永遠流於表面。再想想,其實又很矛盾,如果是你喜歡的事,研究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若果從來都沒想過研究,那到底是否真的喜歡?還是懶?

awakening / Learn Something New is Fun / Love & Soul / meaning of life / Philosophy / Reading / Spiritual

《與神對話》的思索

Posted on:

如果如《與神對話》中所說,我們是自願及選擇來到或再次來到地球做人,但又要失去所有記憶,好多人到死的一刻都沒有發挖和發現他們來地球的目的,那到底是甚麼玩法? 說法跟 Starseeds 差不多,Starseeds 又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不過我未開始探索 Starseeds,遲些再分享。

Philosophy / 人生

朋友是一項投資?

Posted on:

朋友是一項投資 ? 朋友的離去為我的生活泛起了不少漣漪,產生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朋友已經離世一星期了,我們當中的一位朋友對這件事仍然耿耿於懷,我們說了無數的電話,電話的次數與長度比這十年的總和還要多。 她氣沖沖地說,這一次真是投資失誤。我問,為何朋友是一場投資? 當然是投資!(我們是中學同學)認識了那麼多年,花上的時間、心血、精神不是投資? 我說,你跟他成為朋友是因爲大家志趣相投,合得來,是一件很純粹的事,根本不花氣力,是出自內心。不要把這段關係說成只有你付出,你也有得著,快樂及回憶是彼此的,這不是投資! 當然她完全沒有將我的說法聽進耳內,仍然堅持說這是一場投資,還說:「我現在只有你,你不要令我投資失敗。」無言以對⋯⋯ 這是一個何其嶄新的想法,雖然我們識於微時,但我從來都不知道她有這樣的想法。投資?那到底想得到甚麼的回報?越想越荒謬,我連自己的事都控制不了,我能期望別人甚麼? 不是嗎?人大了,所有人都是過客,people come and go,這是無常的一種。朋友說:「無常?你這個年紀便說無常?那活下去還有甚麼意思?」我回對,當你明白無常,你便會珍惜,活在當下。 無常是一個事實,是一個定律,就如餓要吃東西,太陽從東方升起,這都是定律,只是你不接受。只要明白及接受無常,面對及了解人生與世事便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