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的小孩來住期間表現無禮,經過多次糾正仍無改善,導致作者失控。斥責其父母教育不當後,情況未改善,反而更糟。作者為了孩子福祉試圖指出問題,面對道德困境,最終決定少接觸這些小孩。
Music Broadcast : 劇場版
回顧 8、90年代香港的流行音樂,不得不提「劇場版」,當中最為人熟悉一定是那條濕滑的司機及粗心大意的公路 (笑)。
所謂劇情版亦可說成歌曲中加入聲音演繹,很多時劇場版是廣播劇或電視劇的延伸。一首出色的劇場版能將一首歌變得立體有意境,讓歌詞如電影般呈現在聽眾的腦海並置身其中。
要數劇場版經典之作一定是俞琤獨白,曾路得主唱的《天各一方》及鄭丹瑞獨白張麗瑾主唱的《留給最愛的說話》。
出色的劇本和演繹除畫龍點睛外更可將歌曲起死回生,就如鄭伊健的 《感覺我遇見》,若不是有劇場版的加持,平平無奇的歌曲,多得編劇陳慶嘉和林珊珊的出色演繹,完全將作品昇華,數十年後再聽或無論何時再聽,畫面依舊清晰且同樣令人會心微笑。
最近讀甚麼 : 《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Viktor Frankl
最近一連看了兩本關於人生意義的書:一本是 The Middle Passage: From Misery to Meaning in Mid-Life (Studies in Jungian Psychology by Jungian Analysts) by James Hollis,90年代出版,最近出了中文譯本; 另一本是今次要說的 Viktor Frankl 的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The classic tribute […]
Music Broadcast: 八、九十年代Remix ,改編歌瘋朝
過去一個月不停整理舊唱片,讓我再次發現了一個香港樂壇8、90 年代的現象。那個年代的唱片很喜歡把同一首歌製作很多不同的remix版本,同時很喜歡將同一首歌配上國語及廣東詞,一曲兩用。 我非常討厭這樣的做法,好像被騙了,同時亦有湊歌之嫌; 縱然有眾多的混音版本,最終仍是原版最好聽。有時還會出一隻全混音大碟,例如郭富城的《浪漫鐵幕動感新誘惑》專輯,同一首歌有兩個不同的混音版本,重點是兩個版本都差不多。當時誤打誤撞被唱片的設計吸引了,而且還是限量版,結果聽了一次後便不想再聽了。這個現象踏入千禧年後便消失,同時香港歌手亦很少出全國語的專輯。 另一個現象就是改編歌,有很多好聽的及非常流行的歌都是改編歌,一般來自英文或日本歌。我發現很多喜歡的歌都是英文歌改編,也因為改編歌令我認識了很多外國的歌手,如葉德嫻的 《輕輕嘆》(Dr. Hook – Sexy Eyes) 、《不再分離》( Patti Austin – Say you love me) 及《好東西》(Sade- Hang on to your love),更令我喜歡了英國歌手 Sade,可惜當我發現時她已經歸隱了。 當年商業電台叱咤 903為了鼓勵本地創作,推動了只播香港創作的運動,當時引起很大的迴響,同時亦有很大的反對聲音。的確,這場運動喚醒了聽眾及業界對本地創作的重視,改編歌曲的數目銳減,本地創作的音樂慢慢茁壯成長。多年過後,可見叱咤 903當年的前瞻性及對本地樂壇及創做孕育新人的發展有長遠及偉大的貢獻。 […]
The last resort : The Sarco – 無需藥物及協助的安樂死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世界是在盲目求生的意志下形成,生存只是遵從自然界的法則而已。這種盲目的意志而產生的紛爭痛苦永遠都會持續下去,社會全體不論怎樣變化一都不可能減輕個人的痛苦,這種思想稱為「悲觀主義」。 他說這種盲目的意志暫時逃離的方法就是沉浸於藝術中,為了得到徹底的逃離,就只能藉由同情他人及和他人共享痛苦,又或者由佛教解脫。 (出處:田中正人《哲學超圖解》) ——- 每個人無法控制出生是肯定的,而社會灌輸給我們的觀念是死亡也無法控制,自殺不乎合道德觀,但為何人的自由權利要被第三者或社會觀念限制? 當社會開始接受人應該擁有結束個人生命的權利後,人道結束生命的方法才能得以發展,提供低痛苦的方法,取代及改善目前可怕的自殺方式如:跳樓、上吊、燒碳等。 相信有一天自殺的權利將得到更公開、更廣泛的討論和接受與發展。先不說自殺的權利,就連安樂死的權利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是合法的。 ——– 現時也有倡議 Right to Die 的組織,其中一個瑞士組織 The Last Resort 公佈,自助式安樂死膠囊 Sarco 已可在瑞士使用,使用者可自行結束生命,而且收費低廉。 The Last Resort 於2019 年在威尼斯設計節展出 Sarco 膠囊艙,這款膠囊艙採用3D 打印技術製作。透過注入液化氮 (nitrogen) […]
Music Broadcast:Elaine Liu 香港首位爵士女歌手
從小便喜歡爵士樂, 直至18、9歲時,有了較大的自由度及遇上同樣喜歡爵士樂的朋友後,便開始找尋香港有爵士音樂演出的地方。 2000 年間香港的夜生活仍是多姿多彩五光十色,週末蘭桂坊的繁華盡顯國際城市的盛況。當時人聲鼎沸的熱鬧場面仍記憶猶新,充滿著自由開放機會處處的氣味。當年在香港島想欣賞現場爵士樂可到中環 California Tower 的 The Jazz Bar & Cafe (大廈已重建及結業)、Fringe Club 藝穗會及後期的Blue Door (已結業),Blue Door 較本地,如二樓後座的風格。 我常去藝穗會,喜歡那裡的熱鬧輕鬆氣氛及收費相對便宜。當年週末的藝穗會每逢週末晚上必人頭湧湧,我就是從這裡認識 Elaine Liu (廖綺玲)及她的爵士樂隊 Saturday Night Jazz Orchestra,每月其中一個星期六便有她們的演出。如要看演出,要先在大堂購票,印象是大約港幣180 左右,包一杯含酒精飲品;約十時左右開始,分兩節,中間有休息時間,11時半完結。 […]
YouTube Premium 試用兩個月分享
約5年前 YouTube Premium 在香港推出便第一時間試用,發現功能沒有太大吸引,試用完結後便沒有繼續使用。最近我又收到YouTube 邀請試用 Premium 兩個月,發現今次有很多功能及待遇上的分別。 1. 無廣告 無廣告一向是 Premium 最大的賣點,近年YouTube 廣告越來越多,大大影響收看影片的體驗,所以無廣告這個功能比以前吸引,但是否值得付費購買這個功能呢?且看看其他Premium 的功能。 2. 被送贈「頻道會員」機率大幅提高 用了YouTube 超過十年,從未試過被送贈「頻道會員」。自從成為Premium Member後,短短一個月內被送贈了3次成為其他頻道的會員,重點是我沒有subscribe 相關頻道的,只是非常間中收看,也被選中成為「頻道會員」。 成為某頻道的會員對於我來說可謂沒有意思,若果有興趣的頻道,我便subscribe了 ; 我沒有subscribe 的話,即使成為會員我亦沒有興趣看。不過這是一個嶄新的經驗及學習了新知識,所以還是感謝送出會籍的網友。 3. 背景聽音樂 我經常用YouTube 聽音樂,普通會員一定要開著app […]
Music Broadcast : 郭富城 《名仕閣》
《鐵幕誘惑》是當時唱片公司大推的作品,說真我沒有特別喜歡這首歌,可能是未能投入歌曲及歌詞。相反,另一首輯錄在《鐵幕誘惑》的 side track :《名仕閣》印象則深刻得多。 若沒有購買專輯的話,可能沒有聽過這首歌,這也不會是在演唱會出現的歌。喜歡《名仕閣》的原因是因為歌詞及演繹手法非常佻皮及有畫面,題材亦另類有趣。加上出人意表地配上林家棟聲演(注:唱碟中沒有注明,但他的聲線太易認了),令人更易投入如身處其中。 歌詞是講述郭富城與林家棟於單位內的對話: 《 名仕閣》 作詞:福棧村/勵德村 作曲:譚國政 一間屋裏面一粒人 一張檯拍住三張凳 一盞燈照住七粒塵 返屋企鍾意通地目瞓 一間屋裏面五百呎內 有兩個露檯面對海 冬菇蝦米雪櫃有五袋 度門仲 任妳開 (明明係細)闊闊闊落落一張床 (明明係貴)四對臭爛襪通屋放 (明明係曳)腳UN UN 自在又好瘋狂 (城城係我)快快快樂樂我好開朗 A:喂!阿黃!聽講你間屋好細個噃! B:唔係ㄚ! A:屋企仲漏水呀喎! […]
林憶蓮不如重新開始
自從開始上載唱片到 YouTube,作者發現了自己擁有大量林憶蓮的唱片,並成為她的粉絲。每首歌都附上歌詞,方便回顧。特別是《不如重新開始》的歌詞,引發了他當前的情感共鳴,並激發了重新開始的想法。